欢迎您进入浙江昊星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昊星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胶体磨,研磨机,混合机,均质机,研磨泵
english

全国咨询热线

0577-86999999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常见问题解答 >

胶体磨的三个模型以及理论研究现状

时间: 2018-07-26 04:27:16 浏览次数:0 来源:昊星胶体磨研磨机泵业

  由于胶体磨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能够保证加工出来的产品卫生无污染,所以经常被应用到食品加工行业。从胶体磨发展到现在,总共有三个基本的模型,每个模型都代表着设计师不同的设计理念。当然了,模型不同的胶体磨适用的范围也是不同的。

胶体磨的三个模型以及理论研究现状


  (1)1967年Sanda11等提出的冰界面均匀后移的稳态模型(URIF)。

  (2)1968年Dryer等提出的准稳态模型。

  (3)1979年Litchield等提出的吸附-升华模型。 

    (4) 1995年Haoxing研制智能控制管线一体化模型 

    这几种模型都可以描述胶体磨过程,但又都存在着不足,描述传热过程比较准确,描述传质过程误差较大。主要问题在于传质过程中要发生固-汽相的相变,水蒸气在多孔的通道中传递,通道长度要随时间变化,是非稳态过程。

多功能胶体磨7

  多孔通道的结构尺寸还与预冻速度、被胶体磨制品的物质结构等有关。从近几年的研究报导中还没见到有新的突破。胶体磨过程传热传质的理论重点是研究发生在被胶体磨物料内部的过程。


  非稳态流场的理论研究重点是研究物料之外,胶体磨机之内的低压低温空间环境,描述该空间环境的参数有温度、压力、湿度等参数,这些非稳态流场的模拟方法至今还是个难题。

胶体磨的三个模型以及理论研究现状


  胶体磨机冷凝器中的非稳态流场中又增加了一个汽-固相变的问题,使研究更加复杂化。因此,近几年虽然有人研究,并发表了论文,但都没有形成有效的理论,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